cover
2025 教授禪修體驗營(報導)
cover

活動已結束

2025般若禪林「教授禪修體驗營」圓滿落幕
【法航新聞社 · 加州般若禪林訊】2025年7月17日至7月31日,般若法航於加州本羅山 (Ben Lomond) 般若禪林舉辦了為期兩週的「教授禪修體驗營」。此次禪修營匯聚了來自台灣多所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的 教授、研究員和專業人士 ,透過聆聽與思惟佛法,親身實踐禪修,不僅深入體驗了自我覺察的寧靜力量,也為將禪修智慧帶回日常生活、乃至利益他人,種下了菩提種子。

參與者背景多元:展現學術界對心靈智慧的追求

本次禪修體驗營的參與者來自 中央研究院、臺北醫學大學、中山大學、中興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高雄大學、南台科大等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 。跨越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體現了當代學術界對心靈智慧的追求和跨領域學習交流的熱忱。

禪修體驗營特色:精進禪七與跨領域對話的深度融合

本次禪修體驗營的設計獨具匠心,將傳統七日禪修營與多元佛法學習、跨領域學術對話緊密結合。行程亮點包括:
初抵禪林 :學員抵達舊金山國際機場,利用前兩日調整時差、熟悉禪林環境。期間安排了禪修指導、問答、經行、出坡,「營火談禪」等活動。學員們逐步融入禪林生活。
七日禪修 「禪七」是本次禪修體驗營的核心環節。全程禁語(除研討和小參之外),不與外界聯絡,鼓勵學員將心專注於修行,如同一壺水,需要一路燒才能沸騰。「禪七」旨在透過密集精進的禪修,幫助學員突破深層的我執習氣。七日「漸進性禪修」安排如下:
起七茶會 :禪修營於7月20日下午以「起七茶會」正式啟動,見護法師在此強調禪修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並引導學員學習以覺照心來品茶與進食。
前三天 :上午半日禪(四支香)、下午禪修與問答研討(三支香)、晚間兩支香靜坐,允許學員在下午的研討環節提問,以充分理解師父所教導的法門。
後四天 :上午四支香、下午四支香、晚間兩支香。在小參環節,由師父一對一關心學員的修行情況。
解七茶會 :7月27日上午,以解七茶會、圓滿午齋、心得分享和迴向,為七日禪修畫上句點。
般若普化 七日禪修營圓滿後,師父開示「佛法與禪修面面觀」,並安排三場各具特色的佛法與跨領域對話。三位教授分別主講其專業領域的話題,然後由師父積極引導大眾探討此主題與佛法的關聯。
中興大學外文系陳淑卿教授主講 「後人文主義與佛法」
高雄大學資管系主任林杏子教授主講 「AI倫理:佛法如是說」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張秋雲教授主講 「佛法與大腦科學」
般若普化對談旨在促進佛法智慧與當代學術議題的深度交流,探索佛法在現代社會、學術領域的闡釋與應用。
圓滿返程 :最後一日,學員互相分享心得,整理寮房,打掃環境。在感恩餐會後,踏上回程航班。

法師開示:解脫始自轉變內心

在禪修體驗營中,見護法師為學員們深入淺出地講解佛法要義與禪修要點,強調從根本上轉變內心,才能究竟解脫。師父的開示涵蓋九住心階梯、禪修法門、佛法關鍵概念闡釋,並善用寓言和譬喻引導學員。
九住心階梯 :禪七的目的是將平日向外攀緣的心轉向內觀。透過七日集中的精進用功,突破深藏於第七末那識中的「我執」習氣。師父系統地闡述如何將「九住心」作為禪修進程的檢視標準,從最基礎的 內住(向內收攝注意力)、續住(持續專注) ,逐步提升至 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寂靜、專注一趣 ,最終到達 等持(定慧均衡的禪定狀態) 。九住心階梯,為學員們展示了從凡夫散亂心到禪定境界的清晰路徑。
禪修法門 講解 數息、觀息、全身覺照、全身掃描、中道實相觀 等法門,引導學員收攝心念,安住當下,培養定力,聆聽身體的訊息,理解「觀身如身」的真實內涵。
「會、熟、巧、精」的修行進程 :從理解佛法「會」,到熟練運用「熟」、「巧」妙應對各種情境,最終達到「精」通圓滿。此次第強調悟後起修的重要性。
「知」與「識」 :真實的 「知」是一種如實觀照、不落分別的覺性,清淨無染 ,是我們最珍貴的寶珠;而「識」則包含了思維、分別、判斷、情緒等意識加工,是覆蓋「知」的「泥土」。
「苦」的根源 一切苦的根源在於「見惑」(認知錯誤)與「思惑」(思維慣性)。苦是我們自己「召感」而來,因此也有能力從內心解決。
「我執」與「空性」 要破除對「常、一、主宰」的錯誤認知,體會身體、感受、心念都是「緣起性空」,非獨立存在、非永恆不變、非自我主宰。這包括對身體界限的質疑(如指甲、呼吸與外界的關係)和對感受「受不是我」的深刻理解。
隨緣 接受現實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當無法改變外緣時,以心平氣和的態度接受,並把握能改變的機會。
戒定慧三學 詳細闡述了五戒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並從世俗意義講到達摩祖師所闡釋的最高層次 「不生可得之念」、「不生愛濁之念」、「不生無明之心」 。強調戒律從根本上轉變心念,是達到解脫的途徑。
譬喻 :透過「送禮物」、「毒箭」、「扁鵲三兄弟」、「客塵主空」等故事,以及蘇東坡的詩句「廬山煙雨浙江潮」與「溪聲盡是廣長舌,大地無非清淨身」,引導學員體悟開悟境界與萬法皆是佛法的深奧內涵。
檢驗是否真正體會到覺性的四個方法 :「知」是否時時都在、能否融會貫通佛經道理、能否理解無我空性、能否生出眾生平等的慈悲心。

學員心得:身心轉化的體驗

學員在兩週的禪修營中獲得豐富的體驗,深入體會到禪修的益處,並更加理解了長期聞思修佛法的意義和價值。學員們互相分享心得:
師父的開示與核心教法
「知」的重要性:張博士   體會到師父關於 「知」 這個概念的具體實踐方法至關重要,確認了平日修行的方向。師父打破傳統教導 「睜開眼睛靜坐」 以對治昏沉,這對化非常有效。年輕學員法流也因此克服了靜坐時的睡意,提升專注度。 吳教授 也因師父以「知」解釋六祖禪句而豁然開朗。
「九住心」:陳教授   特別感謝師父教導 「九住心」 ,讓她能了解自己打坐的層次並確立努力方向,這是「了解自己」的重要過程。
張教授   透過師父帶領的經行,學會專注於腳趾抓地,體悟到從微小事物開啟廣大覺照,將禪修視為一種 「覺悟的生活態度」 。軟體工程師 傳刊 也將經行比喻為 「滑冰場上的經驗」 ,是一種修行。
身心覺察與個人轉化
發現「劣根性」與愛己轉愛他:傳圓博士   驚訝地發現自身的 「劣根性」 一直存在,並反思自己一生所為仍圍繞著「我」,意識到需將 「愛己」 轉化為 「愛他」 。(其實傳圓每天一大早為大眾無私的準備多元又營養的早餐。)
整合零碎知識:陳教授   表示,學佛多年知識多半片段,這次禪七卻將所有零碎的佛法知識 「兜在一起」 ,帶來「脫胎換骨」的感受。
覺知與清醒:林教授 即使第一天摔跤疼痛,反而幫助她打坐時保持清醒,聯想到畢陵伽婆蹉尊者因痛開悟的故事,確立了正確修行方向。 張教授   運用解剖學專業覺察身體,學習放鬆肌肉使其 「內收」 ,改善身體不適,甚至能輕鬆做到多年未曾完成的 深蹲 動作。
尋求安頓與放下自我:黃教授   感嘆自己 「流浪生死很久了,要尋求一個安頓」 ,遇到師父是重要契機。
經典領悟:傳寂老師   在用功禪修後,發現自己竟然能看懂《六祖壇經》和《法華經》。
團體支持與法親眷屬的力量
師兄們的護持 :每一天禪林都有團隊準備豐盛的午齋。所有學員皆高度讚揚 護法團隊 團結一致的護持與無私付出,讓大家能在食住無憂中實踐禪修,對成就道業至關重要。
家庭的法緣:林教授 特別感恩他們 一家四口 共同參與並圓滿禪修,認為這對家庭是最大的福報,體現了以法為中心的 「法親眷屬」 的重要性。 傳刊 也表示佛法讓他們一家人凝聚起來。
年輕學員的參與:吳教授 的子女也分享了他們在禪七中半參與、半護法的自在與收穫。
其它心得
理解「二元分別」 :透過師父引導,一位學員表示,他更深入地理解了身體與外物的關係、對人事物「好壞」的預設判斷。他領悟到二元對立並非絕對,以及意識加工對認知的影響。
感悟情緒主權 :一位學員對師父講解的「送禮物」、「毒箭」等譬喻印象深刻。他體會到,情緒的主權本來操之在我,可以主動學會如何放下過往苦楚、不再自我傷害。
睡眠品質改善 一位長期受睡眠障礙困擾的學員,表示在禪修營幾日,睡眠品質大幅提升。他體會到平日心中「芥蒂」對健康的影響,而在禪林中,能夠擺脫俗世干擾,將心念放下。
動中體驗平靜 一位學員分享,在「敲地鐘」的任務中,透過專注控制節奏與技巧,獲得了平日靜坐時不易體驗的內心平靜與喜悅。
展望未來與持續精進
此次禪七為學員們的修行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吳教授   被師父 「來時糊塗,去時迷糊,又來一回」 的警語所震撼,警惕自己不要白來一趟,決心持續實修。 林教授   也意識到大家在法上會持續同行,法緣永續。
在本次禪修體驗營中,學者、教授們化身為禪修營學員,在見護師父的講授和引導下,在身心層面獲得了有益的體驗和啟發。正如師父所言:「因緣滅,是另一個因緣起的開始」。學員們期許將延續這一殊勝緣起,在日常中持續用功,不墮初心,將所學智慧融入專業領域與生活中,廣利有情。

精彩剪影與活動花絮

禪林早操
禪林早操
禪林早操
禪林早操
禪林巡禮
禪林巡禮
禪林巡禮
禪林巡禮:師父剪影
禪林巡禮
禪林巡禮:師父剪影
戶外經行
戶外經行
感恩卡片
法流師兄繪製感恩卡片感謝師父
禪林晨曦
禪林晨曦
禪林晨曦
禪林晨曦
禪堂外
禪堂外
禪堂外
禪堂外
林間步行
林間步行
林間步行
林間步行
林間步行
林間步行
林間步行
林間步行
林間步行
林間步行
林間步行
探索世界,永不嫌晚
林間步行
好奇心是個良師益友
林間步行
野外枯樹下發現佛像!
林間步行
長壽秘訣:心情愉快、維持運動
City Tour 城市觀光
City Tour 城市觀光
City Tour 城市觀光
City Tour 城市觀光
City Tour 城市觀光
City Tour 城市觀光
City Tour 城市觀光
City Tour 城市觀光
City Tour 城市觀光
茶藝
法流、法印師兄為大家泡茶,姐弟倆有9年茶藝資歷
午齋打板
午齋打板:法僖
隨喜談禪
隨喜談禪
師父示範折蓋腿布
師父示範折蓋腿布
觀機逗教
觀機逗教
師父開示:深入淺出
師父開示:深入淺出
師父開示:活潑生動
師父開示:活潑生動
起七茶會
起七茶會
起七儀式
起七儀式
越南漢堡
午齋:越南漢堡
越南春捲
午齋:越南春捲
焗烤
午齋:焗烤
精緻美食
精緻美食
精緻美食
精緻美食
精緻美食
大寮義工用心做的精緻美食與擺盤
義工菩薩
義工擺設午齋
義工菩薩
義工整理枯枝
大寮義工菩薩
大寮義工洗菜
大寮義工菩薩
大寮義工洗菜
大寮義工菩薩
大寮義工烹飪
(感謝所有義工菩薩發心護持,讓本次活動圓滿落幕;因人數眾多,無法一一擺放照片,學員在此致謝)

活動已結束